释放生态红利探路绿色崛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安康实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川陕革命老区戴在陕西安康市头上这一连串帽子,几乎一直是贫穷落后的注脚。但令人惊喜的是:近年来安康市创造了发展新奇迹2015年有五项主要经济指标领跑陕西;2016年包括生产总值增速在内的6项指标,在全省拔得头筹。今年上半年,安康又在全省扶贫攻坚测评中获得第一!绿水青山的安康,如何冲破十万大山的重围捧回金山银山,成功逆袭为西部增长新高地?记者安康调研发现,从过去盲目追求金山银山重于绿水青山,到后来纠结要绿水青山还是金山银山,再到现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安康多年发展的理念之变,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正是在创新求变、干事创业的不懈追求中,安康对照中央五大发展理念,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新路,终于让秦巴明珠再放异彩。
生态红利:绿水流出金银矿青山长出大产业这是在去年经济下行压力下安康市交出的发展成绩单2016年安康生产总值增长11.3%,分别高于全省、全国3.7、4.6个百分点。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和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6项指标位居陕西省第一位。对此,安康市委书记郭青说,虽说我们经济总量不大,但能跑出这样的速度,对于川陕革命老区等四区叠加的安康来说也属不易,尤其是在去年减少上百亿元产值的前提下。
所谓减少上百亿元产值,正是对于高污染产业的壮士断腕。安康市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把环境容量、资源利用、节约集约作为企业引进和项目建设的先决条件,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为100%。
十二五期间安康累计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300余家,这直接让安康减少工业产值300亿元。然而关停两高企业置换出的生态产业,却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安康充分综合利用山、水、人基本要素,促进经济再生产和生态再生产同步发展,推进富硒产业、生态旅游、涉水产业等生态友好型产业跃上新台阶。我讲一个故事。郭青说,我们的富硒茶有上千年历史,2016年的产值已经达到41.6亿元。
但还有比这个绿色产业潜力更大的,就是发展才两三年的包装饮用水产业,今年一季度已达到4.6亿元产值。按照预测,这个新兴产业明年的总产值就能超过发展上千年的富硒茶。这个对比说明,沉睡多年的富硒水犹如金矿,发展生态经济的魅力和潜力无穷。
不只是包装饮用水,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都在不断壮大,在有富硒第一镇之称的安康市紫阳县焕古镇,汉江两岸皆是郁郁葱葱的富硒茶园,但在几年前,这里还分布着不少厂矿企业,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产生威胁。现在全镇经济已经转型到三产融合的生态农业上来。镇党委书记蔡英红告诉记者,目前全镇共有2.8万亩茶园,其中7000亩属于新建,一共11个村子8个种茶,茶收入占总收入70%。焕古镇近年来通过招商引来两家大中型茶企,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合作模式,2016年的总产值达到1.7亿元,茶产业收入迅速膨胀了70%。
大企业的进驻转变了茶农零散经营的传统模式。镇上在各村组织茶产业服务队,提供田间管理、防控施肥等技术指导,企业负责收购并在传统春茶基础上开发夏秋茶产品,让茶农一年三季有活儿干,拉长了产业链。当地一家茶企负责人刘小斌说。
不仅焕古镇茶叶被打上富硒特色。安康市有2/3的土壤富含硒元素,54%的土壤硒含量达中硒以上水平,是全国最大、最宜于开发利用的天然硒资源富集区。
富硒成为安康发展生态产业的健康品牌。安康市委常委罗雪剑表示,经过多年研究与开发,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猪肉等产品陆续走入寻常百姓家。目前富硒产业已经成为安康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安康的靓丽名片。不仅如此,富硒产业还成为安康农民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
据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副主任张立君介绍,目前安康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来自于富硒特色种养收入,70%以上的贫困群众依靠富硒产业脱贫。富硒产业、生态旅游、山林经济、涉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以绿色、循环、低碳为标志的生态友好型产业,已占安康GDP达65%,其中富硒产业连年以30%的超高速增长,成为安康市生态友好型产业的第一产业。转型之道:从选择题到四则运算一方面,安康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涵养地,任何环保上的纰漏或偶发环境事件,都有可能演变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问题,必须忠实履行一江清水供北京的重大任务;另一方面,环境也是安康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保护好这方山水,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安康,绝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增长,这是关系发展观和政绩观的大是大非问题。
如何放弃选择题,探索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为此,安康打出转存量、优增量、控总量、减量置换的组合拳,通过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节能,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下降;同时加快培育和做大绿色产业,替代传统发展方式。如今,安康市已逐渐形成人养山、山养人人养水、水养人的良性循环,走出生态好等同于发展慢、百姓穷的误区,始终将构建循环产业体系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命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岚皋县南宫山镇的展望村地处巴山北麓,山高坡陡、自然条件差。2010年起,县上组织发展山林经济,展望村开始种植速生泡桐树。目前全村泡桐树面积6500亩,逐渐形成产业。一亩地每年可出木材2.7方,每方收购价500元,树枝树杈树叶一吨还可卖300元,农户一亩地年收入2000多元,荒山岭变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银山。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但释放出来的效益却大不同。安康市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以绿色优势、综合实力、城镇功能、民生福祉、文明程度五个显著提升夯实了目标体系,相继出台《关于扎实开展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意见》《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等20多项制度文件,力促发展优质、生态优良、环境优美。一年栽五年的树,一代人造三代人的林。
郭青如此形容安康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努力。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加快推进汉江绿化和三沿三边等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十二五期间,安康完成造林绿化326万亩,2016年造林绿化6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汉江水质始终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标准。2016年,安康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一,人均淡水占有量是全国的1.6倍,成为旅游度假、健康养生、生态养老的理想之地,已被确定为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市和陕西唯一的生态养老试点市。
生态环境的修复令生态旅游业焕发生命力。近年来,安康市强化全域全景和融合发展理念,突出抓好中心城市一江两岸、瀛湖文化旅游产业基地、秦岭、巴山等景区景点提升建设,加快推进汉江生态观光旅游带、月河川道现代农业休闲园和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等重点项目,逐步成为投资发展热土。破题之术:种养在县上,加工在飞地,市场在全域这似乎是一个难以解开的发展障碍在安康市,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面积超过总面积90%,全域10县区中有9个县被列入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面对全国不少山区县市共同面临的用地约束,如何既突破限制实现经济发展、又守住生态保护的红线?为此,安康为此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首先是重构和完善生态经济发展区域规划,改革区域生态功能管理机制,切实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提升空间利用效率落到实处。目前,以安康高新区、恒口示范区、瀛湖旅游区和县域工业园、现代农业园为重点,三区两园已成为带动安康发展的强力引擎。其中,安康高新区已升级为秦巴山区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
另一方面,针对资源禀赋差异较大的实际,安康市还构建差异化考核体系。目前全市已将各区县划分为循环经济发展区域、重点生态保护区域、聚集发展区域,大力推进一县一策,出台了《支持汉滨区龙头带动引领发展的意见》和《支持旬阳率先发展的意见》等文件,重点推动汉阴富硒食品、石泉生态旅游、岚皋林下经济、平利美丽乡村、镇坪药材产业等县域特色产业分类发展,形成一业为主、多业并存的发展格局。
目前各县区基本实现错位发展,县域经济已占全市经济比重70%,促进了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更为重要的是,安康秉承全域安康理念,引入和创新独具特色的飞地经济模式,实行了点上开发、面上保护。记者看到,通过在安康高新区和恒口示范区规划的两个飞地经济园区,安康打破了县区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益分配、项目引导等合作机制,引导限制开发、空间不足的县把重大项目向月河川道集中,加强区域统筹协调和优化产业布局,创新区域生态功能管理机制。我们的基地在县上,企业与市场在市上。
镇坪县飞地办主任胡奎说,近一年多来通过招商引资,镇坪引进了3家投资规模超10亿元的大型企业。其中的一个中药配方颗粒项目,建成后年均生产能力在15亿包以上,投产5年预计实现产值20亿元、利税8亿元。按照以前县上自己搞,完全不敢想象。
目前,安康的白河、紫阳、岚皋、宁陕、镇坪5县在月河川道建设的飞地经济园区均已被确定为陕西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并且形成了种养基地在县区、加工生产在飞地、销售市场在全域的发展模式,密切跨县域之间、上下游产业的利益链接,推动飞入地和飞出地实现发展成果共享。飞地经济已成为安康新型工业高地、就业创业平台、对外交流窗口和改革创新标杆。
安康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王琳说。惠民之路:让特色产业链串联脱贫致富链生态保护是重大国策,但各地现实表明,生态保护如果不能让百姓得实惠,就会失去动力,也不可持续。
贫穷不是生态文明。市委书记郭青说,安康所有县区都是贫困县,算得上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需把生态文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把美丽和富裕联结起来,并将其贯穿到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加快补齐脱贫攻坚短板,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实实在在成效。对于安康来说,近些年来发展生态带来的福祉,成果便是十二五期间减少贫困人口42.33万人,2016年又有13.67万百姓摆脱贫困。
201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590元,增长8.6%,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在今年上半年全省扶贫绩效考评中,安康位列第一。一个山区市,如何走在脱贫攻坚考评前列?记者调研发现,安康把特色产业链与脱贫致富链紧密联结,最大限度凝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正能量,探索形成了支部+X(园区、景区、社区工厂、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贫困户的精准脱贫模式。
其具体路径,即实行社区工厂促动、创新龙头企业带动、强化现代园区牵动、提升旅游景区互动、推进合作组织联动,把427个现代农业园区、192个扶贫龙头企业、1290个农民合作组织、80个社区工厂、26个A级景区、1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1848名致富带头人聚集在党旗之下,以基层党组织为纽带和引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推动支部破难题、能人建平台、群众立精神,促使已经致富的党员、先富的能人群众、特色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与贫困户抱团发展,形成正向效应。在安康市汉滨区,记者翻开安康阳晨公司的产业精准扶贫帮扶计划,10个条目中列举的帮扶措施内容密密麻麻:2016年至2018年共脱贫1050户3795人解决李家嘴村、长征村、刘家沟村出行难的问题对贫困户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熟练掌握种养殖技能汉滨区区长范传斌解释说,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总资产13.4亿元的阳晨公司通过以生猪养殖为主导,猪、沼、菜、果大农业框架的生态循环为发展定位,建设了独具陕南千秋地带特色、引领示范作用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更重要的是,通过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依托主导产业,阳晨公司加快脱贫攻坚步伐,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用工、苗木花卉种植、生猪养殖等措施,助力贫困户摆脱贫困。家住汉滨区朱家湾村的朱纪猛上有八旬父母、下有3个上学子女,但劳动力只有他一人,贫困持续加重。
在村委会和阳晨公司的帮助下,他农闲时在公司的塑料大棚打零工,每年能有6000多元的收入。2015年和2016年他家的人均收入都在3000元上下,在2018年之前脱贫希望很大。咱农家人没啥奢望,就是想让父母安度晚年、孩子有好学上。
如今能在家门口打工,很知足,自己脱贫了就不给政府添负担嘛!朱纪猛说。郭青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并非某种产业转型或某项举措就能够毕其功于一役的,而是需要系统性、长期性地去发力,久久为功。
城乡经济因环境而美,群众因生态而富。两山理论绘就了一个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新样本,生态经济成为激活安康后发优势的新动力。在未来,安康提出将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在现有生态产业基础上,安康将目光放至大健康、大物流等新兴产业。
相信随着高铁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这颗秦巴明珠将更加璀璨。(记者宋振远刘书云郑昕)。
本文来源:雷竞技(RAYBET)-www.cnsnfe.com